
丁兆祥:共青团员,2021级法学3班宣传委员
签约单位: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
求职经历
去年十月,正是秋招最如火如荼的时候,我也不免跃跃欲试,向外投了数十份简历,不幸的是我投出去的简历大都石沉大海。过了一个多月,忽然陆续收到多家企业的笔面邀请,喜悦之余立即打起精神投入应聘之中,几家企业多轮面试下来确实很累,但好在大都稳步推进。十二月初,收到几家律所和企业的offer,权衡利弊后最终选择了京东集团的法务管培岗。回顾秋招,我会发现求职并非是单纯的能力比拼,信心和运气也占了不小的比重,更多时候只要你勇于尝试就已经胜过80%的人了。
经验分享
个人能力:从“学生思维”到“职场思维”
秋招是一场对个人能力的全方位检验。去年十月,我带着精心打磨的简历闯入秋招战场,却因过度堆砌奖项与校园经历屡屡碰壁。直到我发现我的学生思维误区——企业更关注岗位匹配的实践能力而非成绩单上的数字。于是我将简历重心调整为实习中的合同审核经验与谈判案例,量化成果,最终在京东法务岗面试中,这些细节成为面试官追问的焦点。
能力的打磨不仅限于简历包装,更需贯穿求职全程。笔试阶段,我通过提前模拟熟悉试题;面试前借助腾讯会议模拟群面,用AI工具生成岗位相关问题库,反复打磨。病愈后密集的面试车轮战中,正是这些沉淀让我能快速切换角色,在律所案例分析与互联网合规场景题中游刃有余。秋招教会我:能力不是静态的标签,而是动态的“问题解决力”——企业需要的,是能快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“即战力”。
企业要求:招聘逻辑中的“显性规则”与“隐性密码”
秋招的本质是供需匹配的游戏。从京东法务岗的录用反馈来看,企业筛选逻辑遵循“721法则”:70%看岗位核心技能匹配度(如法律条文应用、合同风控经验),20%考察综合素质(逻辑表达、抗压能力),10%关注潜力特质(学习意愿、文化适配)。我曾疑惑为何某律所终面落选,直到HR委婉提示“缺乏跨境并购项目经验”——这正是JD中未明写但实际重要的隐性要求。
深入观察发现,不同赛道企业存在差异化偏好:律所看重专业深耕与案例积累,互联网大厂则青睐法律+业务的复合型人才(如数据合规、知识产权运营)。读懂企业不仅要看岗位描述,更要透过行业报告、财报分析其战略痛点,让能力展示有的放矢。
春招信心:在不确定性中寻找“第二曲线”
当我因秋招初期失利与病痛双重打击陷入自我怀疑时,网上一位学长的经验分享点醒我:“秋招是百米冲刺,春招是马拉松补位——前者拼爆发力,后者拼韧性。”事实印证了他的判断:寒假后,考研考公失利的竞争者涌入市场,但国企补招、大厂新增业务线也同步开放,我们需要抓住春招的提前批窗口,用秋招积累的面试经验快速突围。
给打算春招同学的三条建议:
1. 策略:复盘秋招简历投递数据,锁定通过率高的行业,针对性地进行相应补充;
2. 心态:春招不是捡剩菜,而是错位竞争。同学们不要过分依赖招聘软件,可以通过关注企业公众号和官网,及时发现优秀岗位,伺机而动;
3. 行动指南:可以通过建立投递-笔试-面试的三色进度表,每日预留2小时跟踪进展,同时协同进度反馈修改简历,甚至可尝试实习转正的迂回战术。
求职不是准备好了再出发,而是边奔跑边调整姿态。那些石沉大海的简历,终会在某个柳暗花明处泛起回响,因为努力从不会辜负坚持者,它只会在时空的某个褶皱里,酝酿成意想不到的礼物。
实践经历及获奖情况
实践经历:
2021.12-2022.02 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助理
2022.07-2022.09 云南汇同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助理
2023.01-2023.03 昆明仲裁委员会 秘书处文员
2023.11-2023.12 中国绿博及大豆博览会 组委会制证中心付证组组长
2024.07-2024.08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 立案二庭实习生
获奖情况:
“互联网+”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三等奖
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三等奖